(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 张瀚允)当下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然而近期出现不少有人因为吃荔枝后开车,被查出酒驾的情况。
比如日前安徽马鞍山和县融媒体中心发布一则视频显示,当地交警在进行例行的酒驾检查时,一位女司机被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测出了酒精反应,面对交警的询问,女司机满脸困惑与委屈:“我真的没有喝酒啊,我只是刚才吃了几颗荔枝而已!喝酒怎么能开车呢?”交警让女司机稍作等待,片刻后再次进行了检测。这一次,检测仪显示正常——原来真的是荔枝惹的祸!
6月23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医师左小霞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荔枝因含糖量较高,在口腔中经酶分解或微生物作用会产生微量乙醇,短时间内大量食用后,口腔残留的酒精可能被检测到,但通常不会进入血液,10-20分钟即可代谢完毕。
“乙醇是荔枝中最主要的醇类物质,其生成贯穿果实采前采后全过程:成熟期乙醇含量显著增加,采后因无氧呼吸增强而快速积累,失水过程进一步浓缩乙醇浓度。食用后乙醇就会残留在口腔里,若此时检测呼气酒精,口腔酒精污染会导致测量值偏高。但与血液酒精相比,口腔酒精浓度可在15至20分钟内快速下降。”6月23日,超低温冻眠荔枝产业化落地项目负责人侯俊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荔枝食用量越大,口腔酒精初始浓度越高;且检测到的酒精在数分钟内即消除,证实其源自口腔而非血液。此现象再次验证了15至20分钟观察期及重复呼气测试的重要性——这能确保任何可能的口腔酒精完全消散。”
新鲜荔枝。受访者供图
据深圳交警测试,一口气吃下几个荔枝后,立马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结果确实会达到酒驾甚至是醉驾的标准,但过10-20分钟后再测,“酒驾”状态就轻易解除了,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假性酒驾”。
“真正饮酒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会持续上升,而荔枝等食物仅会造成短暂的口腔酒精残留。”左小霞提醒,若因食物导致“假性酒驾”,应保持冷静,向交警说明刚食用过可能影响检测的食物,并要求等待15分钟后复测或进行血液检测。除了荔枝,榴莲、菠萝蜜、龙眼、葡萄干等糖分较高的水果,发酵食品如酒酿、腐乳、醉虾等,也有可能造成“假性酒驾”。
创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